孩子学小提琴全指导

潮范录 人气:1.37W

宝宝学小提琴须知的5个W

孩子学小提琴全指导

WHAT——了解小提琴

如果让您数出几种乐器来,小提琴一定是排在前几位的。一向被称为“乐器之后”的小提琴,是一件表现力非常丰富的歌唱性的弦乐器。由于是用弓子演奏的乐器,可以演奏持续的长音,虽有左手四个手指按弦,却以歌唱见长,就像美丽少女的歌唱,柔美动听——既可以演奏非常抒情、甜美的旋律,又能奏出热情、激动的曲调和活泼、欢快、强有力的音乐。

WHY——为什么要学小提琴

小提琴的学习锻炼了数学思维,把一种理性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情感的表达。作为一种审美的修养,把手、眼、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,既锻炼了脑力,又锻炼了身体,达到全面开发智力和情商的目的。具体说来,宝宝学习小提琴可以:

·左右手齐动,能同时开发左右脑的思维,使宝宝更聪明;

·学琴过程中由于眼睛要不停地扫射乐谱,能大大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关注能力;

·小提琴体积小、重量轻、便于携带,方便外出演奏。

WHO——什么样的宝宝适合

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说过的一句话:“让孩子学琴,主要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,而是造就人,音乐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,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,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,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。”所以说,宝宝学琴最重要的是一种素质的培养,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,让孩子爱艺术、爱生活、爱创造、人格健全。因此赵老师说,只要小孩子的手的机能都正常,手不是太小,都可以学琴,甚至智障的宝宝都能学习。当然,如果是想从事小提琴专业的话,一般来说,需要:

1.要喜爱音乐及小提琴的声音。

2.手指条件要相对好些,左手小指太短或手指过于肥胖都会影响长远发展。

3.音乐素质条件,耳朵分辨音准、音色的能力、乐感节奏感和两手的灵活性,以及良好的记忆力都是很重要的基本条件。虽然这些通过训练都是可以改变,会提高的,但如果自身条件好,学习起来会更顺利。

WHEN——宝宝几岁学琴合适

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,这对手及指头尚小、力量不够的3-4岁的宝宝来说过于勉强,因此在宝宝5-6岁骨骼发育较好,并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时,学习小提琴比较适当。但父母可以让宝宝在此之前做些准备:比如先接触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,培养对音乐的兴趣,欣赏音乐、歌唱、识谱、舞蹈等。

有条件的父母还可以先让宝宝学习钢琴,了解一些初级的音乐理论和基础知识,这样对他将来无论是学小提琴、大提琴、管弦乐或者民族乐器都有很大的帮助。

WHERE——让宝宝在哪学琴

虽然小提琴看似简单,但宝宝要想学好它着实不易呢!它不像钢琴那样坐着弹奏,小提琴演奏时不但需要站着拉,而且左、右手动作不对称,左手按弦,右手运弓,左手还必须把琴持平,琴头得与眼睛等高,手心还得转向左边——因为不是生活中的常见动作,宝宝演奏时会感到比较吃力;其次,小提琴的音准更不好找,它不像钢琴,电子琴或管乐,有键盘或按键,小提琴的音准完全靠演奏者灵敏的耳朵和手指的感觉;在初学阶段,小提琴像“锯木头”似的拉空弦,也不是很容易提起宝宝的兴趣。

如何培养孩子学小提琴的兴趣

1、摆正立场,正确对待。

学琴,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艺,同时也是提高孩子艺术修养、锻炼意志品质的良好途径。作为家长,应该摆正自己的立场,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琴。有的家长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,希望一年考两级,三年跨六级,甚至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发展现状……考级最多也只是证实技术水平的一种手段,不能以一概全。良好的心态带来平静的心情,平静的心情带来持久的耐心,持久的耐心带来愉悦的状态,愉悦的状态带来永恒的信心,永恒的信心带来成功的希望,成功的希望带来前进的动力,前进的动力带来丰硕的成果,丰硕的成果带来良好的心态,这就是达到学琴目标的最佳循环.

2、环境创设,激发兴趣。

兴趣是一种愿望,而实现愿望可以使人享受所带来的喜悦,而喜悦可以使人注意力更集中,可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愿望,并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。

音乐有“遗传性”,实际是音乐环境造就出来的,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,孩子的音乐才能容易得到早期开发.铃木先生曾说过”在孩子学琴过程中,

最重要的人物可能就是母亲了”.这里所说的母亲可以理解为包括带孩子学琴的的所有家长。

我在家采用体会型辅导形式,家长在孩子学习中尽快进入角色,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与孩子一起学习。有人讲:孩子学琴,等于大人在学琴。孩子学琴,大人也一定要跟着一起学,而且要认真地学。我们家有一把大小提琴和小提琴,一把妈妈拉,一把孩子拉.每天留10分钟自己练习,这样,才能够正确领会老师的教学要求、方法、步骤,容易知道孩子可能碰上的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错误,才能够辅导孩子进行练习。同时,与孩子共同学习,孩子有一种认同感,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。有时有意装作自己不会,让孩子做老师来教,让孩子有成就感,在教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也理解了.

汽车家庭的音响中经常播放小提琴的乐曲,让孩子时常沉浸在小提琴的音乐氛围中.

3、方法多样,贵在坚持。

孩子在学琴过程中,从效果看也一时看不出有什么收益,天天练琴就觉得单调、枯燥,,所以期待以自然的兴趣来维持孩子学琴的想法是很难实现的。只有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弹琴的兴趣,并不断支持,才能使孩子坚持不懈地练习。

首先,固定时间让孩子练琴.我们在每周日--周四晚上7:00--8:00之间练琴,每周的周五周六晚上安排外出,让孩子有时间接触外面,这样有张有弛的学琴方式,对孩子的身心有利.三个月下来,孩子养成了习惯.并按老师的上课要求提醒孩子的技术要求和练习的阶段和内容。只有保证一定的时间练习,才能使孩子逐步提高技术能力。

其次,给孩子设计一张学琴记录表,在每天让她自己评价今天学琴的效果,贴上五角星,十颗小五角星换一颗大五角星,月末统计,如有三颗以上的大五角星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.

再次,在孩子厌烦时,变化方法.如让小提琴配钢琴电子琴演奏;也可以拿出摄象机拍,让孩子有上台表演的感觉;让孩子给自己喜欢的人或玩具表演,有观众倾听;周末在家庭举行一个音乐会,让孩子感受演奏的成功感等

4、家园一致,双管齐下。

在辅导过程中,经常会出现家长错误理解老师的要求,或以偏激的态度对待孩子练习时出现的问题,影响了老师教学的效果。所以在家长辅导时,一定多同老师沟通、交流,争取较快理解老师的教法,和老师的教法保持一致,每周花的时间和老师沟通,发现最大的问题,听取老师的建议,有目的地辅导。

总之,在确定孩子练琴目标取向(智力、毅力、情操、自信心等)之后,孩子学习一直有反复.但在初期最主要应该是学琴兴趣,我对孩子的要求不高,只要能坚持,从孩子自身需求出发,开动脑筋,保持心态,寻找策略,积极和老师沟通,我想学琴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。

以上只是在孩子学琴陪练时一点体会,

愿与各位家长共分享,也很想听听其他家长的想法和建议,让我们一起和孩子共同度过最困难和最关键的时期!!!坚持就是胜利!!!

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,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记忆力。因为拉小提琴能使孩子的左右手齐动,把手、眼、脑同时调动起来,能开发左右脑的思维;拉琴过程中孩子的眼睛要不停地扫射乐谱,这对他们的注意力也是很好的锻炼;而孩子把理性的音符转化为声音,是一种可感的情绪表达,能逐渐学会审美、陶冶情操、培养气质,使孩子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,一个有品位的人;由爱艺术而爱生活、爱创造、健全人格。

孩子学习小提琴需要注意的七大问题:

注意1:手、耳条件好

孩子是不是喜欢听音乐、唱歌,是不是喜欢听弦乐,如果是,这孩子就有了学习的基础。

接着要看看孩子的自身条件:小提琴靠左手的四个指头来按音符,如果孩子的手指头短,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;手指过胖也会影响长远发展;而分辨音准和音色,要靠孩子“耳聪”。另外,乐感、节奏感、两手的灵活性,以及良好的记忆力都是很重要的基本条件。

注意2:学琴的恰当时段

5岁~6岁是最佳时机,这时孩子的骨骼有了比较好的发育,也具备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,能和老师有比较好的交流。

不过,父母可借助欣赏音乐、唱歌、跳舞、接触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等方式,培养5岁前孩子对音乐的兴趣,为日后学小提琴做准备。

注意3:学小提琴难在哪儿

左右手动作不对称:拉小提琴,左右手各有各的动作:左手按弦、将琴持平,右手运弓;琴头与眼睛等高,孩子练起来会感到比较吃力;音准不好找:键盘音乐的基准音一目了然,而小提琴的音准则完全靠演奏者灵敏的耳朵和手指的感觉。因此,父母不妨让孩子练练键盘乐器,使其耳朵保持对音乐的敏感。

注意4:集体课还是个别课

单独请个老师教孩子,还是让他和几个小朋友同上集体课?有些家长拿不定主意。其实各有利弊:一对一的方式很有针对性,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足,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;但因为是独自学习,孩子有可能会觉得枯燥。小型集体课气氛比较好,孩子们在一起边玩边学,容易产生兴趣、相互激励;但由于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不一样,有的老师会采用大家都能接受的进度,学得快的孩子,可能会“吃不饱”。而在学费上,个别课相对会高一些。因此,父母可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和自己的经济能力,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。

注意5:时间保证

告诉孩子,练琴如同吃饭睡觉,是每天必须做的事。每次练习时间不少于40分钟,中间休息几分钟,以便孩子喝水、上厕所,而在拉琴的时候则专心致志、不可中断。这也是锻炼孩子自控能力的好机会,能有效延长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。

注意6:学会配合

很多时候,孩子练琴出错是因为没用心。这时父母要提醒他们,拉琴时要识别音高、区别音准、计算节拍、感受节奏的强弱……教孩子学会手到、眼到、耳到、心到。

注意7:欲速则不达

教孩子从“慢”起步,踏踏实实,一点点地“拿下”,把每个音符、每个小节拉对拉准,指法、弓法不错位,就像走路,每一步都要留下一个扎实的脚印,为拉好完整的曲子扫除障碍。孩子的耐性和信心,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磨炼。

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学小提琴

讲究方法事半功倍

好的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规范的基本功,还应该教会学生科学的练琴方法,使他们能有效地利用时间事半功倍地掌握提琴。要做到这点,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及对孩子的监督是很重要的。

每天定时认真练琴

练琴定时,可使孩子感觉到练琴和吃饭、睡觉一样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。练习时要减少干扰,房间里不要有人进进出出或在旁边讲话,更不要看电视、听音响。不想练琴时,小孩子会有对付大人的办法,不外乎以下三招:练了一会儿,要喝水了;过一会儿要撒尿了;再就是要抓痒了。因此,练习之前,家长要先把这三件事给孩子解决好,练习过程中就不允许中断了。初学琴的幼儿,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,但练习时间得安排3刻钟以上。这样,在养成每天练琴习惯的同时,也锻炼了孩子的自控能力,有效延长了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。

眼、耳、手、脑并用

不少家长以为练琴只是练手指灵活,其实不然。从技术上讲,拉琴要识别音高、区别音准、计算节拍,还要注意左右手手形的正确,按指、运弓方法的规范、以及音乐表现的轻响强弱、跌宕起伏和内心感受等等,这绝不仅仅是手指起落的事,而必须是眼、耳、手、脑的综合活动。在这活动过程中,启发和帮助孩子多用耳朵听——检验效果,多用脑子想——分析问题,会大大提高练习效果,同时也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和音乐潜能。

唱音名,背乐谱,亲近音乐

建议从一开始学,就养成识谱、边拉边唱音名的习惯,这不仅利于孩子辨别音高、音准,而且拉熟了自然也就背出来了,方便记忆。我有一组上海市音乐幼儿园的学生,十个孩子上集体课,3年来,上课从来不用谱架,都是在心里唱着音名背奏的,。这些孩子不仅音乐感觉好,还养成了固定调的良好习惯。

打上括号,解决难点

不少家长很想严格要求孩子,规定每天每条练习从头到底拉10遍,要是不乖,明天得拉20遍。结果事与愿违,反而把错音、断处给练“熟”了,以后很难以纠正。到回课时,错音、不准的音数不胜数,困难片段更是断断续续、拉拉停停,不能顺利通过。我常对孩子说:“如果你手背上被蚊子叮了一个疙瘩,你得来来回回地抓抓这个疙瘩,使它不痒。总不见得把整条胳膊从上到下一遍遍去抓吧?同样,你有一个地方拉错了,就像一个蚊子咬的疙瘩,你只要把这个小节来来回回地练练,使它不错就行了,不必把整条曲子从头到底地拉。”像为一个疙瘩抓整条胳膊那样。”碰到有困难的几小节,打上括号,每天练习时,先练括号,解决难点,这样能有效地利用时间,做到事半功倍,还使孩子在巧练中,学会找到关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你想拉快吗?那就得从慢练开始

每当老师布置了一首新的练习或曲子,孩子常会兴致勃勃,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起来就拉,由于没有冷静地分析而造成各种错误。正确的做法是:开始练习前,先把谱子搞清楚。先看调号,是升号,还是降号?而且要当心临时记号。别忘了临时记号在一小节内都是管用的;然后看拍号,几分音符为一拍?一小节有几拍?别把拍子搞错。还有,音符上下会有指法记号、弓法记号、弦的记号、表情记号等等,这些都是表现音乐内容必须做到的。所以练琴要“分析清楚,头脑先行”。

开始练习时,一定要放慢速度,拉对拉准。因为孩子会先入为主,若一开始拉错了,则很难纠正,以后到这儿就错,就停,使音乐连贯不了。另外,要分段练习,像一段段吃甘蔗那样,把一小段练顺、练熟了再来一段,这样容易形成正确的印象。所以说要想拉快,先得慢练,否则欲速而不达。只有做正确了,才能享受完整而又完美的音乐,同时对孩子的分析能力、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。

创造表演的机会

孩子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,教师会尽量安排各种演出,每人都在钢琴伴奏下把同一首曲子独奏一遍、排练一些齐奏曲目、一起参加各种演出等。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创造表演的机会。一般孩子学了3个月,就可以“上台”了。家中有人过生日,可以用D调演奏“生日快乐”,过年时可以拉首D调的“新年好”,家长单位的联欢会、亲朋好友相聚时,都是孩子的表演机会。一曲拉完,大家鼓掌称赞,家长倍感自豪,孩子也得意洋洋,学习劲头倍增,感受了音乐给予的欢乐和表达感情的美好。